企業(yè)如何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與措施?
首先,設立質量保障機構,該機構在一般公司被叫做“品管部”,它直接對工廠最高領導層負責,下設QA、QC、IQC3個分部。QA即品質保證(QualityAssurance)分部,它全權負責產品出廠前的質量管理工作,包括檢驗和審核生產制造、安裝調試、檢驗檢測等工作,擬定并發(fā)布質量標準和檢驗手段,通報產品質量狀況,處理質量問題等。QC即質量檢驗(QualityCheck)分部,負責對產品進行事后檢驗并將結果上報QA部。IQC即進料質量控制(ImportationQualityControl)分部,它負責對所有外購原輔材料、外購件及外協(xié)件進行質量檢驗和控制,無論新老客戶的產品,都必須經過嚴格檢驗,合格后加蓋Pass章,方可入庫,不合格的則毫不猶豫地退回。而且,這些材料由庫房進入車間時也要進行必要的進料質量控制,發(fā)現(xiàn)不良品一律退回庫房,再退給供貨商,如此層層進行進料質量控制,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產品優(yōu)質率。
其次,建立全面的廠內廠際質量保證體系。以福日公司為例。為了使“零缺陷”的質量管理貫穿于產品生產全過程,公司建立了包括質量組織體系、質量指標保證體系、質量檢驗保證體系和生產過程質量保證體系等四大保證體系,并建立了涉及各部門工作的“全信息反饋網(wǎng)絡”,同時福日公司還選擇了能反映從部品進廠——生產制造——用戶使用全過程的8項指標,并將這些指標逐層分解、分級管理,為質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內部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上,福日公司還跟為“福日”牌電視機提供配套部件的廠家簽訂了“技術、質量、管理經濟合作協(xié)議”,組成了合資、代管、合作、協(xié)作等多形式、多層次的經濟聯(lián)合體,各成員廠遵守共同的章程,包括廠際質量保證體系管理、外移協(xié)作部件生產線驗收、部門投資入股企業(yè)管理、廠際信息管理等一整套管理辦法和具體措施。這一體系有效地保障了進料的質量。
第三,建立全面激勵機制。外資公司在華企業(yè)質量管理的關鍵要素是人,這就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十分注意發(fā)揮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,不斷刺激職工的競爭心理,公司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很注意這一點。一方面,在公司內部推行民主管理,積極采用員工的合理建議,制定“零缺陷”活動計劃,組織研討班,增強員工的民主參與意識和質量觀念;另一方面,公司把全體員工的工資與質量掛鉤,推行質量工資制,即從每個人的工資中提取一定數(shù)額作為質量工資,并按每個人的綜合工作質量進行考核評分,根據(jù)得分進行質量工資的分配。
第四,制定標準工作時間,以均衡生產促優(yōu)質高產。為了保持流水線生產的均衡性,使各個工序質量處于受控狀態(tài),企業(yè)應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規(guī)定了標準時間及實際工作時間,據(jù)此安排流水線的直接生產人數(shù)。并根據(jù)產品生產節(jié)拍安排每一個工位應當完成的動作,使每個工位的作業(yè)盡量一致,力求使生產過程顯示出既緊張又輕松的節(jié)奏。同時,公司還鼓勵職工在勞動空隙增加營養(yǎng)和熱量,并為此采取了相應的經濟補貼手段和服務措施,使員工在收工前每1分鐘都能夠做到精神飽滿,保證了當日產品的質量和產量。